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王悠)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矿山地质修复革命。
这是一次声势浩大的生态环境“亮剑行动”。
自2017年以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全省率先启动本级财政出资,对境内40个已关闭和历史遗留的开山塘口全部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拉开了治理塘口、恢复生态的大幕。
精心谋划开启绿色转型发展
大冶,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已发现和探明的重大金属矿、非金属矿多达44种,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累计向国家提供铁矿石1.8亿吨、铜矿石1.4亿吨、煤炭0.35亿吨,计划经济时代贡献利税约140亿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发展基础工业,中央提出资源开发“有水快流”,鼓励矿业开采。此时,我市堪称“全民采矿”,全市近600家矿山企业,近10万人参与采矿,每9个大冶人中,就有1人从事矿业开采。
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矿区生态环境日益劣化,“一矿独大”的产业格局,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我市宣布不再引进外来矿山企业,发出了明确而强有力的转型信号。同时持续加大对矿山的关停并转力度,减少对矿业经济的依赖,全市矿山数量也从当初600家减少到目前的115家。
2008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面对生态环境欠账和发展危机,我市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打响矿山生态修复攻坚战、持久战,开启城市转型发展新篇章。
多措并举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工作环节多、矛盾困难多,件件是难事、场场是硬茬,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2017年底,我市召开全市已关闭露天采石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全省率先启动本级财政出资关闭开山塘口恢复治理工作。
2018年6月,市委常委会会议将开山塘口治理工作纳入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行动”,印发了《大冶市“治山行动”方案》,并纳入全市重点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运行机制进行督办,成立开山塘口治理工程指挥部。
2019年3月5日,市委书记王刚主持召开开山塘口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专题会,要求配强开山塘口治理指挥部,严格管理,创新思路,动真碰硬,全力推进我市开山塘口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自启动以来,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把开山塘口治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开展“五边三化”的创建工作和露天采石场专项整治行动,在江边、湖边、城区边、干道边、集镇边可视范围内不设置矿权。全市74家露天采石场,现已关闭42家,关停整顿27家,并就境内已关闭和历史遗留的40家开山塘口全部进行修复治理。
为了进一步推进治理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工作专班,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探索研究治理工作方案,配合各乡镇协调解决权属纠纷问题,指导破解工程技术难题。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审计局、市生态环境保护分局分别立足自身职能,助力“治山行动”。
同时,各乡镇(街道)作为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为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强化领导、压实责任、统筹安排,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按照“谁修复、谁受益”原则,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
凝心合力消除地灾安全隐患
我市作为湖北省预防地质灾害的重点市(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危害日益突出,地质灾害频发。据统计,因矿产开发引发的150处地质灾害遍布于全市12个乡镇,其中塌陷70处,滑坡65处,崩塌12处,泥石流3处。
为此,我市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成立市、镇、村(企业)三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或专班),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同时制定了《大冶市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细化各部门分工和任务。将全市15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组(企业)具体责任人、巡查人和监测人,明确防治责任和防治任务。此外,还更新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网格员通信录、平面图(避灾疏散线路)和警示牌。
安全责任大如天,在“5·12”防灾减震等主题日期间,我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同时,进一步强化日常巡查排查工作,并联合应急、交通、水利等部门组织开展多次地质灾害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在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矿山地质环境工程及地质灾害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意见通知书。
为加大预防地质灾害力度,我市还制定11个乡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34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实现了全市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一点一预案”,并组建了两支防灾抢险队伍,落实相应的抢险物资和装备。
整合资源绘就铜都秀美画卷
随着“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战略的深入推进,昔日的矿老板纷纷加入到生态修复的大潮中。
在劲牌金湖生态园建设现场,石花村村民吴细华心生感慨,他是当地生态修复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介绍说,随着尾矿库被清理,当地水质明显改善,小时候见到的野生小鱼小虾又能在河里见到了。
劲牌金湖生态园原是我市几十年来矿冶开发最为密集的区域,有矿山两座、冶炼厂8家、配矿厂20余家、尾矿库10余座,生活环境恶劣。
2015年以来,劲牌公司投资10亿元推进金湖生态园项目建设。该项目规划面积约6.4平方公里,涉及金湖辖区内8个行政村、1个社区。生态园建设以生态修复为主线,建设集休闲、观光、游览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布查德式生态修复示范区。截至目前,生态园建设已完成征地600余亩,土壤治理200余亩,尾矿库修复150余亩,栽种乔木1万余棵。
无独有偶,兴冶矿业集团董事长冯声波投资1.2亿元,将过去千疮百孔的上冯村打造成省级绿色示范乡村和国家慢生活体验基地,并正紧锣密鼓地申报国家级生态公园,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称赞。
在开山塘口治理过程中,我市按照“宜绿则绿、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景则景”的原则,实行各具特色的综合治理模式,将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与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同时,根据地形地貌和安全距离等因素,采取坡面清方+客土喷播、坡面分台阶削坡、客土喷播+分台阶削坡和覆土绿化四种治理方式,对危岩、危石进行清除,消除崩塌、坠石及滑塌等次生地质灾害。通过“复绿”工程,减少矿区扬沙、扬尘和水土流失,矿区环境将逐步恢复自然生态功能。如:殷祖永发治理项目,边坡喷播后,其边坡下迹地场地平整后原计划栽植刺槐,当地村民提出诉求,要利用土地栽植经济类果树,待果树成林后林下养鸡。经与设计部门讨论沟通后,取消栽植刺槐,由当地村民自行栽植了数千株高品质柑桔,群众满意度较高,充分体现了治理工程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的一面。还地桥镇星泰项目,治理中底盘凹陷坑予以保留,工程结束后蓄水成潭,当地村民已投放多种鱼苗进行水产养殖。大箕铺镇平盛碎石厂治理项目,底盘平整后栽植了桂花,距离临近居民点仅几十米,以前因为周边扬尘太大不愿在家居住的村民又回来了。罗家桥街道两塘灰石厂治理项目,治理后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治理后的土地也成为一块“香饽饽”,早早就有人与罗家桥街道预定,用来发展养殖业。
除此之外,我市还把开山塘口视作极具开发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通过政策引导,以土地资源的盘活撬动生态环境的修复,调动基层积极性。同时我市对矿区周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恢复了林地、草地,新增了建设用地。开山塘口变废为宝,生态环境修复了,安全隐患解除了,综合利用后有效解决了当地和企业的发展空间问题,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的36个开山塘口治理项目共恢复林地2459.76亩、草地141.9亩,增加建设用地711.81亩,32个已完工,近期可全部完工。部分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初步呈现。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作为生态立市、建设美丽大冶的重要内容,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完成了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变,绘就了一幅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周春明
总编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