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王悠 文/摄)铜都大冶,生机勃勃。
这里不仅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也是近代民族工业摇篮,更是中国经济百强县市。如今,这里正涌出一股股文明实践的热潮。
2018年底,我市被纳入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仅仅十个月后,又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我市立足自身实际,以“精准、常态、长效”为目标,重点解决“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眼下,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撒向铜都大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百姓心间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注重顶层设计 坚持高位推动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行先试、积极作为,出台了《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大冶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指南》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怎样建设和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市还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副主任,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使主要领导扛起担子,挑起责任,高位推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了可靠抓手。
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队伍、有平台、有机制、有成效”的标准,我市充分发扬创新精神,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成立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核定编制,设立专项资金200万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与市委文明办合署办公。此外,我市依托文明学院和各类文化阵地,规范设置了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文明实践站、部门企事业单位文明实践点,构建了纵向覆盖市、镇、村三级,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
为了有效推进文明实践工作,我市还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对文明实践工作不定期进行考核评估,作为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重要依据。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考核细则》,对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市级志愿服务队全年下沉社区(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2次。不定期深入全市乡镇、村(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单位进行现场督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并“回头看”,对工作落实不力、影响工作大局的严格通报问责,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强化阵地建设 积极盘活资源
走进灵乡镇坳头村幸福院,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村里的惠民文化演出、读书会、理论宣讲会、村民娱乐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成了文明实践的主阵地。
只有建好文明实践的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近年来,我市全面整合盘活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点等现有资源,让文明实践延伸至城乡各个阵地、各个领域,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形成了保安镇沼山村、大箕铺镇后畈村北海湾、殷祖镇黄三房湾、金山店镇火石村等一批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
截至目前,我市以深化“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为契机,依托村庄理事会、农村文化礼堂,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609个;依托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68个;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农贸市场、银行、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岗210个。
在此基础上,我市借助“云上”资源,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破除了单个点位“信息孤岛”,在“云上大冶”APP中增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将涉及志愿者注册、招募以及实践活动发布、派单、接单、评比、积分兑换等功能“一网打尽”,方便群众在指尖上随时随地参与实践活动,逐步实现文明实践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
开展志愿服务 满足群众需求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放眼铜都大地,满城都是“红马甲”——徐大姐文明劝导队、港湖村志愿服务队、长安社区守护童心志愿服务小分队、朝阳社区彩虹志愿服务小队、爱心车队等志愿者们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他们围绕文明实践“八大任务”,充分利用党员社区活动中心、道德讲堂等多个基层教育平台,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势,接单、制单、派单,并根据群众需求,深入开展主题党日、“党建引领+”、我们的节日、法律咨询、健康养生、阅读分享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按照地域和服务门类等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志愿者队伍资源,不断壮大“1个市级志愿服务总队+14个乡镇(街道)支队+379个社区(村)志愿服务小队”的三级志愿队伍网络,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了全覆盖。
此外,我市还发挥教育、科技、民政、司法等部门职能和专业优势,建立科技、教育、文化、医疗、救灾、法律援助、后勤保障等专业志愿队伍,目前有31家部门单位结合部门职能组建了相应的志愿服务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强志愿者注册工作,要求各乡镇注册志愿者人数原则上要达到常住人口的20%以上,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100%注册。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4.2万人,志愿服务组织935个。
为了激励更多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我市出台《大冶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管理办法》,将志愿服务时长与积分挂钩,对达到一定服务时长的志愿者给予享受免费乘车、免费游市内景点、免费看电影等待遇,大大激发了志愿者活力。另一方面,我市通过定期举办公益创投大赛,引导激励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紧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开展志愿服务。
推进基层治理 实现有机融合
“有了社区干部‘驻点服务’,真的方便多了,我们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到社区反映问题了。”家住怡景花园的冯女士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社区工作者“岗在网格(小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主动问需于民的工作机制,以“整合力量、身边服务”为核心,探索出“115社区驻点服务”创新模式,把服务前移,将力量下沉,让社区治理迸发出更大活力。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我市将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案》,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探索“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模式,将志愿服务作为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与“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相结合,在3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提升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水平;另一方面与“构建信访矛盾社会共治机制试点”相结合,引导志愿服务参与信访调解工作,发挥好“罗文工作室”“徐大姐劝导队”等志愿组织调解邻里纠纷、解决群众困难的引领作用,打造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和谐局面。
当前,“驻点服务”已解决了一大批卫生、交通、环境整治等事关民生的“烦心事”,全市志愿者参与邻里纠纷矛盾调解610件。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前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拓展“115”模式的外沿和内涵,在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和切实解决群众诉求问题上下功夫,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大大小小事情办好,积极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创新活动形式 打造品牌项目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市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群众需求进行梳理分类,以志愿服务项目的形式,定期组织志愿者或志愿团队实施,规范“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使志愿服务项目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
10月26日晚,秋风习习,保康社区水产大院广场内,灯火通明,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星空夜谈”座谈会拉开帷幕,40余名小区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共话“小区微治理”。市委书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王刚到场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居民心声。
据了解,“星空夜谈”志愿服务项目,主要以拉家常的形式进行,志愿者和群众板凳一摆、蒲扇一摇,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严禁舌尖上的浪费”等内容,零距离与群众讨论交流,切实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我市先后推出的“星火讲堂”“党员奉献日”“小城大爱”“走向我们的小康社会”等志愿服务项目,在群众中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其中,“小城大爱”志愿服务项目,炎热和寒冷季节发动志愿者和爱心商户为辖区环卫工人、城管队员、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人员免费提供茶水、休憩场所等暖心服务。
此外,我市始终坚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使志愿活动更加深入、更加丰富。依托部门职能下沉活动,常态推进宣传、组织、文化、司法、卫健等部门志愿服务队,下沉到城区社区、基层农村、学校、企业,实打实地开展志愿服务;围绕主题策划活动,围绕传统节日、关爱帮扶、红色文化、移风易俗、全面小康等方面的主题,每周在各社区、村(或选择1-2个村、小区)策划一个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大小活动“好戏连台”;服务大局组织活动,今年我市紧扣“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大局,发起志愿服务动员令,1.7万名志愿者奔赴各个小区、湾组参与防控,近3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协助排涝查险、安全救援、消杀防疫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紧扣“创文”“创卫”,启动“助力创建·志愿同行”行动,志愿者参与城市创建活动320场次。试点以来,各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活动610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22.6万余人。
文明实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市将继续把实践阵地延伸到群众身边,把志愿服务精准送达群众中间,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全国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大冶样本”。
责编丨伍清芬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