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陈婷 见习记者 章娴静 郑甜甜 文/摄)七月的殷祖镇江畈村,到处草木葱茏、流水潺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该村曾田许湾,沿着一条主灌溉渠向前走,就能看到一栋两层小楼,那就是今年已有71岁的许道升的家。门前的露天菜地里,辣椒青翠欲滴,豇豆等时令蔬菜也是长势喜人,旁边的空地上则晒着满架的手工面。
因病致贫 打零工维持生计
1984年,许道升3岁的儿子许会林被确诊为乙型脑膜炎,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个晴天霹雳。他四处借钱,终于筹到4000多元为儿子治病。最终,医生告诉他,儿子的智力永远停留在3岁。32岁得子,却是个再也“长”不大的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让许道升一愁莫展。
当时,4000元的债务对许道升来说,压力像山一样大。
为了偿还债务,他不停地四处打着零工,还债之路非常艰辛。妻子石教育由于智力障碍,做饭的能力都没有,凌晨3点,许道升就得起床,做好一天的饭菜,留给老婆孩子,然后外出打工。他背过水泥挑过沙,捡过矿石做过面,勉强维持生活。但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体力却一年不如一年,家庭生活每况愈下。
2013年,许道升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组为他量身定制帮扶计划,指导许道升发挥自己在米面加工方面的优势,帮他开起了小型米面加工作坊。
“根据许道升家庭实际情况,我们以发展‘三业’作为切入点,帮助他兴建米面加工作坊,通过就业、创业的方式来实现家庭收入稳步增收。”市税务局驻江畈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邹胜昌说。
凭借手艺 日子越过越红火
6月30日上午,邹胜昌走进许道升家的加工作坊,只见许道升熟练地操作机器,磨粉、轧面、疏松、摊凉、挤条、晾晒,一家五口在不足30平米的平房里相互配合着,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做好了50斤面条。
驻村工作组不光帮他出点子,还帮他拓展销路。“市场上的面条好看,又细又白,但是煮多了就烂,口感不行,他们家粗加工的面条非常香。”驻村工作组不停地向周边人推销其产品。
“雨水不多的话,我一个月大概能轧六七百斤面,毛收入约1800元,纯收入大概六七百元。”除了每天加工面粉赚取收入,许道升还在映山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做零工。仅这两项,许道升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000余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扶贫政策好得不得了,吃喝、读书都不要什么钱,我自己也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做,减轻国家的负担。”许道升在村“两委”及驻村工作组的鼓励支持下自主创业,加上就业推荐等方式,实现了家庭收入稳定增长。截至2019年,许道升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10044元,彻底实现了稳定脱贫。
“现在政策好,加上我自己找点家庭副业做,一家人帮忙压面、晒面,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许道升高兴地说。驻村工作组也在一旁表示赞同,同时也希望通过树立许道升自主脱贫这个典型,激发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共同奔向小康生活。
责编丨伍清芬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