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送一稳】高新区 借助区位优势 推进“三送一稳”

©原创   06-18 07:54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张蕾 见习记者 华云霞 通讯员 黄思思 文/摄)

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三送一稳”活动相关要求,压实责任、履职尽责,把“三送一稳”工作当做今年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来抓,切实解决贫困户就业困难问题。通过积极宣传就业政策、宣扬就业脱贫事迹、发布就业信息、定期举办就业培训和召开就业招聘会,充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精准对接用工需求,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过上富足的生活。目前高新区内545户贫困户1101位贫困人口均已脱贫。

积极参与“制造业”——就近就业

高新区工业园区与各村交织交错,形成“园中有村、村中有园”,辖区内连接各村、各企业道路发达便利。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新区每年都会举行“春风行动”招聘会,积极联系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让企业与群众“面对面”洽谈,促成就业签约。特别是疫情期间,通过主动寻求优质企业,定向推送就业信息,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

19岁的程梦琪家是许家庄湾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往她和哥哥都靠在外地打点零工谋生,今年因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正当程梦琪为收入来源发愁时,高新区扶贫办主动协调晨信光电有限公司为程梦琪提供岗位。“有了这份稳定工作,以后不用再发愁了,公司还给我们提供了员工宿舍,环境挺好,离家里又很近,放假了回去也很方便。”程梦琪笑着说道。目前程梦琪一家均已全部就业。

精准开发“服务业”——就地上岗

家住高新区华井村的黄春娥是一位语言残疾人士,丈夫是听力残疾人士,偶尔做些泥匠活,家中目前还供养着三个小孩上学,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得知这一情况,村委会为黄春娥提供公益性岗位,安排她每天打扫村里的卫生。“因为说话不利索,出去打工,很多人不要我。还好村里不嫌弃,现在我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还能在家门口上班,特别感谢扶贫干部和村委会的帮忙。”黄春娥激动地说道。

像黄春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官塘村76岁的刘启洲也是其中一员。作为官塘村森林防火护林员的他,负责巡护800多亩的山场空地,劝导制止乱砍滥伐和毁坏森林的行为。“要不是村里帮忙申请这个公益性岗位,我就没有经济来源,感谢扶贫干部和村委会的帮忙,让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刘启洲告诉记者,虽然他年纪大了,但是身体很硬朗,每年9月中旬到来年5月每天都会上山巡视。

针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能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高新区扶贫办采取因人、因家庭、因村设岗的办法区别对待,就地解决。通过安排河长制巡查员、护林员、泵站看守员、村庄(小区)和道路保洁员等岗位,安置贫困人口就业共79人。

鼓励发展“农业”——自主创业

高新区因征地拆迁,农户自有土地较少。尽管如此,贫困人口发展种养殖的热情不减,种植葡萄、大米、蘑菇、树苗等,养殖蜜蜂、土鸡、牛等。为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高新区广泛发动各方力量,为贫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帮助他们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联系优苗育种、拓宽销路。疫情期间,发动青年志愿者、附近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干部采购大米、蔬菜、蜂蜜等农副产品,为贫困户创收近10万元。

6月12日,记者来到高新区桃花村贫困户柯常均家中看到,虽然柯常均腿脚不便,但是干起农活来毫不含糊,收拾起蘑菇养殖棚来干脆利索。柯常均告诉记者,自己是2017年开始种植蘑菇的,当时是村里帮忙为他申报了蔬菜种植产业学习班,还为他种植蘑菇提供技术指导。今年柯常均想扩大蘑菇种植面积,村里又第一时间帮助他申请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目前,他家的蘑菇年产量可达4万斤。“疫情期间,家里蘑菇丰收了,却没地方卖,村里还帮忙销售蘑菇,解决了滞销的问题。平时只要有困难,不出三天,村里都会想办法解决。”柯常均说道。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在全体扶贫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高新区贫困劳动人口实现应就业尽就业。脱贫路上,一个贫困人口都不能少,贫困人口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责编丨伍清芬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