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大冶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单位概况

07-02 09:01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黄石市,紧邻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及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核心区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百强县市”——大冶市。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中国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拥有3000多年采冶史、1000多年建县史、100多年开放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秀的文化传承和坚实的发展基础。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前身为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6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15年10月经省政府同意,更名为“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24.73平方公里,形成了“罗桥产业园区、灵成产业园区及黄金山产业园区”一区三园的架构。经过三年的“以申促建”,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是大冶创新发展的集聚地,新型工业化的火车头、市域经济的战略支点和增长极。2010年进入“全国县市百强开发区”行列;2012年获批为“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5年获批筹建“全国保健酒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6年全省开发区综合实力考评中,位居第三。2017年获批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第二批湖北省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基地;2018年,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区域竞争实力不断提升。2018年,高新区“一区三园”完成财政收入47.1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02.4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55亿元;完成外贸出口6.08亿美元。园区高新技术企业14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6.08亿元。

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近年来,高新区将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招大引强,优化服务环境,掀起项目大招引、大建设的热潮,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围绕“321”产业架构,重点突出五大产业集群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劲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保健酒生产基地,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个。以劲牌公司、瑞晟芳香为龙头的1平方公里生命健康美丽产业示范基地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产业综合实力雄厚。迪峰、斯瑞尔换热器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以汉龙为龙头的4平方公里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初具规模。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迪峰LNG“气化长江”、有色国家城市矿产基地项目再造优势,推动循环产业园发展。以博天环保为龙头,打造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多元化布局加速。拥有湖北省模具钢制造产业和金属新材料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湖北融通高科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为打造湖北省一流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实施“铝型材产业绿色发展”工程,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构建铝型材特色产业聚集区,着力打造全国第三大铝型材生产制造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围绕中标、中亚产业园引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布局,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高端产业项目培育,正在打造1个1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经济加速增长培育新动能。2020年,预计五大产业集群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创新创业生态日趋完善。突出质量引领和创新驱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高新区现有孵化器(众创空间)13家,其中国家级2家。孵化总面积20万平方米,孵化出金欣环保科技等科技型企业600余家,正加速打造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平台;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平台66家,其中国家级8家。政府财政科技投入6884万元,占地方可用财政收入比重达3%。近三年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7项;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94项,转化科技成果229项。

设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8支,总规模111亿,累计投资额达120多亿元;完善了人才引培政策体系,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与专项补贴资金。近三年累计补贴3000万元,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三高”人才5860人次,配套建设了铜都·人才公寓,使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安心创业,形成了良好的人才集聚效应。

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提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高新区半城半园的区位优势,按照“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创新联动、资源共享、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持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创新创业活跃、人业城共生的科技新城。园区水、电、气、路、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商务商贸配套日益健全,市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雨润城市综合体、国际会展中心等建成投用;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发展的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得到显著增强。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高新区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思想、创新模式、创新举措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把握新机遇、用好新机遇,努力把机遇转化为项目实体,转化为发展动能,转化为民生福祉,转化为工业强市、赶超发展的生动实践。到2020年,高新区企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0家,孵化载体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00家。


相关阅读